從7月11日到8月19日,還有3天今年40天的三伏天終于快要過完了~甚至最近幾天,不少地區已經感受到了秋天的涼意和舒爽。出伏之后,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度氣候逐漸干燥,氣溫波動較大,晝夜溫差加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此時節切忌“亂穿衣”應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小編這就給大家介紹這個時節應該如何吃,怎么養生~出伏如何養生防肺燥 飲食潤一點出伏之后,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渡,氣候逐漸干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與此同時“秋老虎”還在發威,可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冬瓜、蘿卜、藕、洋蔥、海帶、蘑菇、木耳、芹菜、香蕉、蘋果,蜂蜜等,這些種食物除了滋陰潤燥,還有穩定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中醫認為酸能斂陰,建議在飲食中配合一些酸性制品,比如山楂、烏梅、石榴、葡萄、獼猴桃等。民間有句俗語叫“秋瓜壞肚”,瓜類多屬陰寒之品,吃多了會損傷脾胃,要適可而止。果類可以多吃,如梨、蘋果等。
護好血管記住這5點秋天后面就是冬天,冬天是中風的高發季節,心腦血管疾病發作是老年人最擔心的事,秋天就開始注意保養好血管,就可能減少冬天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幾率。1.喝好兩杯水① 睡前喝半杯:晚上睡覺時,血流速度減慢,如果血液黏稠度增高,極易形成血栓性疾病。飲用適量溫開水,能稀釋血液,防止血栓發生。② 晨起喝一杯:早晨起床后,身體開始分泌腎上腺素等激素,導致血壓上升,再加上整晚沒喝水,血液比較濃稠,容易發生栓塞。起床后可以小口喝杯溫水,也可防止血栓發生。
2.適量吃香油香油中富含維生素E,有利于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減少體內脂質的積累,具有促進細胞分裂、軟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彈性的效果,從而保護心腦血管。3.每天兩瓣蒜大蒜所含有的大蒜素有血管的“清道夫”之稱。每天食用兩瓣蒜,都有輔助降壓、擴張血管、降糖甚至抵抗腫瘤的作用。4.喝碗雜糧粥每天喝碗雜糧粥有助保護血管。表皮紅色、紫色、黑色的雜糧是花青素的好來源,大麥和燕麥中含有豐富的β葡聚糖。這些物質有利于預防冠心病,幫助控制血膽固醇,保護血管。5.快走6000步進入秋季,氣溫降低,陽氣開始收藏。適當運動可以振奮陽氣,走路是最經濟的運動,每天堅持走路鍛煉,能夠維持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完整,防止動脈硬化,延緩血管衰老和降低血脂。
防溫差 穿得暖一點雖然我們常說“春捂秋凍”,但對于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長袖“薄衣”。這樣溫差對于身體的刺激要小一點,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小一點!同時,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護好脖子、后背、腳部,這些都是血管較豐富的地方,特別是頸部,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收縮,有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的風險。
出伏后,這些養生禁忌你要知道!1. 不要太早去晨練出伏后的初秋時節,溫差逐漸加大。有些人夏天習慣四五點鐘就外出晨練,此時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讓早晨本已較高的血壓上升更快,從而增加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2. 不要穿短褲背心出伏后,早晚比較涼快。不要穿短褲背心之類太清涼的衣服,最好隨身攜帶薄外套或圍巾披肩,防止受風。一定護好脖子、后背、腳部,這些都是血管最豐富的地方,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引發危險。3. 不要整夜開空調出伏后使用空調要十分注意,盡量不要在夜晚睡覺時開空調,即使要開最好定時,以免半夜時空調的陰氣與外界的寒氣入侵人體內臟、經絡和骨關節,引起感冒、腹瀉、頸肩腰腿痛、關節疼痛等癥狀。4. 不要熬夜睡得晚出伏后易“秋乏”。為了緩解秋乏,需要睡得早一點,早睡早起,較之夏季增加1個小時左右的睡眠,或者通過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一般晚上十點半就應該上床睡覺了。5. 不要不渴不喝水出伏后,出現高溫天氣的次數依舊不少,身體水分大量蒸發,不及時補充水分會導致血液濃度增加。《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飲水量1200毫升。
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后應喝一杯水,半夜醒來也可適量補點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暑氣漸散,入秋,你準備好了么?